JIS日本國家標準防水等級(JIS Grades of water resistance),將防水分成以下幾個等級

 

保護等級

種類

代表意義

0

一般沒有防水的等級

1

防水1

對於垂直落下之水滴,不會影響其正常運作

2

防水2

對於垂直落下15∘,範圍內之水滴,不會影響其正常運作

3

防雨型

對於垂直落下60∘,範圍內之水滴,不會影響其正常運作

4

防水飛沫型

對於任何方向之水飛沫,不會影響其正常運作

5

防噴流型

對於任何方向直接噴流的水,不會影響其正常運作

6

耐水型

對於任何方向直接噴流的水,內部不會進水

7

防浸型

在設定的深度及時間內,即使放入水中操作,內部不會進水

JIS 保護等級 7 級,可在水深 1 米達 30 分鐘

8

水中型

可在指定壓力下的水中操作使用,內部也不會進水

momodo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馬遜風短鯛缸
魚缸尺寸:一呎缸(購於水族街,特價130元)
過濾系統:銀箭120外掛過濾器(已改造強制過濾XD)
濾 材:白棉、石英球、默思特泥炭土
底 沙:黑金沙3Kg
燈 具:桌燈不知道幾瓦
P H. :7.3(降不下來)

水草:
南美三角莫絲
細葉鐵皇冠
鳳尾蕨

魚 種:桔帆鳳尾一對
初設缸時(底沙為大磯沙,底部過濾,輔以大量欖仁葉)

momodo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小尺寸的魚缸大多使用外掛作為過濾器,其優點為方便清理、可自行添加不同屬性濾材、增加水中含氧量等。而外掛內通常都會附贈一片簡單的過濾板,內含一片白棉及幾塊活性碳。這樣的過濾材料在複雜的魚缸中顯然是不夠用的,因此大部分玩家都會自行添購一些濾材(如:石英球)來增加過濾的效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新增濾材底部總會沈積許多污垢,降低了濾材的培菌空間和效果。推論其原因,就是外掛在設計時所造成的缺陷。


傳統的設計會讓水流在外掛中只停留極少的時間,且主水流只會流經過濾空間的上半部,造成底部的水流速緩慢,也是污垢皆在此底部沈積的原因,因此傳統外掛即使增加許多培菌濾材,往往也沒辦法達到其所應有的功效。觀察圓桶過濾之所以為人所推崇,除了過濾空間大之外,就是過濾流程可以按照「物理過濾(白棉、羊毛絨)、生物過濾(各式培菌球、生化球、石英石)」的方式進行。而小缸要使用圓桶過濾也有點大材小用,小小的外掛過濾器是否也可以改造為擁有圓桶過濾效果的過濾器呢?

momodo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數位世界講求效能、運算速度,不論是什麼樣的產品,總是速度越快、功能越強大越好。因此我們常常可以在各個電腦硬體網站看到某某產品測試報告、效能評測這樣的標題。在電腦的世界裡效能是可以透過軟體計算後得到,例如CPU、顯示卡運算速度,硬碟資料讀取能力等等。但是數位攝影的世界卻不是如此,因為其中存在了對於美的個人主觀意見。

在各大論壇,常常可以看到「XX鏡頭發色濃郁」、「OO鏡銳利度更勝L鏡」這樣的標題,一旦出現這樣的論點,往往就會引起多方的討論(筆戰),這時一堆貼圖魔人就會放出自己拍的「毒照」,作為有利於己方的證明,到後來好像變成攝影技術大會。若用這樣的方式去評斷一顆鏡頭的好壞,對於鏡頭本身來說未免也太不公平,畢竟同樣的鏡頭,在不同的機身、設定、外在環境下,呈現出來的就會大相逕庭。因此國際上就出現了一個共通的測試平台,
ISO12233 解像力測試和色階卡測試。






這張圖表在各大數位攝影網站都會看到,它是ISO國際標準組織制訂的數位解像力測試標準,用來評斷各個畫面的中的解像能力。

momodo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亦發表於ptt水族版

小弟踏入養魚行列已經四年,有過8吋、1呎x2、2呎缸。最近因為要去當兵了,把所有器材都出清,魚也送人了。這期間為了瞭解深奧的水族世界,把各大討論區都翻爛了,從研究魚種、草種到自己DIY圓桶,真的覺得養魚能宜情又長智慧(也敗家)。不知道各位版友心目中是否有自己夢想中的魚缸造景,但卻未能實現?在我心中,就一直希望能打造出幾近擬真的亞瑪遜缸。大約1.5~2呎的缸子大小,背面貼上黑色的背景。把海芙蓉不規則地倒插在底土裡,感覺像是樹根延伸到河中的感覺。

momodo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