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上任之後,行政院火速提出了擴大內需方案,其總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一百六十億元。這一千多億的來源部份是從原有各部會預算支用,五百八十億元將由國營事業中華電信釋股的方式取得。其資金取得最具爭議的當然就是前一陣子吵的沸沸揚揚的頂尖大學五年五百憶預算將暫時借用來應急,第二就是賣掉國營事業金雞母中華電信的股票來換取資金。我們姑且不論舉債會對國家財政造成怎麼樣的壓力,單單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看「擴大內需方案」這樣的政府支出方案,對振興國內經濟有什麼樣的幫助。
Y=C+I+G+X-M
上列是總體經濟學中非常淺顯易懂的支出所得公式,它的意義是 GDP=消費 + 投資(民間、政府)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當政府擴大內需時,會增加G和IG而造成Y上升的現象。但也會導致物價上漲。
政府支出增加導致GDP會增加的基礎在於G上升所造成的乘數效果,乘數效果的定義是,當政府投資一塊錢時,透過經濟模型的轉換會讓老百姓也增加一塊錢的投資,而此增加的一元投資又在造就下一波的一元投資,重複此現象無數次之後,經濟成長的效果就像是乘數一樣「1+1>2」了。
舉例來說,當政府興建一座遊樂園,則建設公司賺到一筆錢,而其中的員工將賺到的薪水拿到遊樂園旁買地蓋店開始經營生意,就會賺到第二筆錢,如此循環就是乘數效果。
如此看來政府的擴大內需方案似乎可以挽救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但同樣的技倆在扁政府時代也實施過,結果一樣是一塌糊塗的亂花錢。另外我們透過總體經濟學中介紹的「總和供需模型AS/AD Model」可以來檢驗政府支出增加對國家的經濟到底是好還是壞:
上圖是總和供需模型圖,其中AD是總和需求、AS是總和供給。
AD曲線是代表一般物價和總需求量(總產出)關係之曲線,AD曲線之所以呈現負斜率,是因一般物價愈高,實質貨幣供給額及實質財富愈小,因此總需求量就少;反之,當一般物價愈低,則實質貨幣供給額及實質財富愈大,因此總需求量就高。至於普通需求曲線之所以呈現負斜率,係反映正常財貨其價格變動與需求量變動的關係。
AS曲線代表一般物價和總供給量(總產出)關係之曲線,它的形狀視勞動市場供需狀況而定,有可能是一條水平線、垂直線或正斜率的曲線。AS曲線的形狀要考慮到何種經濟學派作為分析基礎,古典學派的AS曲線為垂直線,其認為勞動者唯有提高實質工資才願意提高生產力;凱因思的AS曲線為水平線,勞動者依貨幣工資提供勞動力;凱因思學派的AS曲線為正斜率,勞動者具有貨幣幻覺;貨幣學派的AS曲線短期為正斜率、長期為垂直線,勞動者的勞動力取決於預期的勞動工資。
上述的經濟術語可能讓你頭昏腦脹,但只要瞭解AS曲線的設定,就可以瞭解政策的效果!
政府的擴大內需方案會讓AD0右移至AD1,與凱恩思AS曲線交於E4。在E4均衡點上,物價P維持不動,而Y產出增加!
但在貨幣學派的解釋裡,供給面的衝擊會導致AS0左移至AS1均衡點交於E1,則我們可發現產出降至Y1,物價也跟著上升。若此時政府提出擴大支出方案,則AD0右移至AD1,均衡點為E2,雖然保住了產出Y*,但是物價卻上升更多到了P1。
這也就是吾人所擔心的,政府擴大內需方案,到底能不能夠止住通膨並且提高經濟成長率?有待時間來考驗。
一個令人失望的擴大內需方案一文中提及,多年前的一份官方報告曾估計「公共投資」與「政府消費」的乘數,結果發現這兩項乘數竟然相同,這意味政府把1000億元花在公共建設與把1000億元花在政府消費上,對GDP的貢獻沒有差別,這項結果令各界訝異不已,因為不論是學理或各國實證在在顯示「公共投資」對經濟的帶動效果皆遠在「政府消費」之上,而我國兩項乘數居然相同,具體說明政府投資對經濟該產生的帶動效果,已被無效率的行政程序及工程弊案抵消殆盡。
最讓我們憂心的,就是馬政府延續扁政府的錯誤政策,浪費過多公帑於毫無投資性的耗材(垃圾車)、建築(蚊子館、殯儀館?)上,如此就算舉債來增加政府投資,想必也是一敗塗地。
延伸閱讀
擴大內需有三大理由 http://www.wretch.cc/blog/ying1011y/8233102]
一個令人失望的擴大內需方案 http://tw.myblog.yahoo.com/jw!BEyTqeeVBR2gsRLh_vhv/article?mid=13535
留言列表